2020年4月10日 星期五

當下全球疫情愈發嚴重,但為何全球指數仍能逆勢反彈?

混沌不明的時局,現在分批進場真的是好策略嗎?

近月全球疫情不斷加劇,確診與與死亡人數不斷上升,伴隨而來對全球經濟的負面衝擊,失業率攀升、全美初領失業救濟金人數創新高、消費緊縮、裁員無薪假等,唱衰經濟熊市來臨等各式負面消息佔領媒體版位,但主要市場的股票指數卻硬生生反彈30~40%,包括台灣股票指數,發生了什麼事?我們試著透過幾個問題,嘗試找出可能的脈絡。

1.新冠肺炎疫情對實體經濟是否造成影響?答案是肯定,從消費遽減,航空旅遊、餐飲、油價崩跌等。
2.這影響會多久?範圍多大?一般人無法估量,目前而言似乎看不到盡頭,原因是此病毒前所未見,傳染力強、病毒變異等無法捉摸,疫苗、特效藥能否成功都是未定數,或者說是遠水救不近火,等待疫苗發明出來,全球經濟可能已哀鴻遍野。

3.疫情嚴峻的狀況下,會影響股價指數嗎?從3/18~4/10的指數反彈來看,似乎疫情與金融市場漲跌無關,這段時間疫情只有更糟、更慘,但全球指數卻反彈40%以上(以技術分析面而言,很合理的跌深反彈)這段時間股市反彈跟市場消息的極端,讓我想到歐洲股神在其大作的一段話,「證券市場的反應常常像醉鬼一樣,聽到好消息時哭,聽到不好的消息卻笑了」

4.接著我們要問,因疫情而被影響的實體經濟,在不斷下滑,會對金融市場產生影響嗎?當然會,多久會開始產生影響?無前例可循,一樣沒有答案,過去的金融泡沫大多是金融問題引發,接著實體經濟受到影響。


5.政府的救市政策能發揮效果嗎?各國政府目前一系列的救市手段,目的就是為了阻斷因疫情影響的實體經濟,連動到金融市場,引發一連串的金融危機(如上圖),例如高收益債違約問題,截斷因疫情引發的金融危機,這些貨幣跟財政紓困是否有效?我想只有「時間」能給出答案。(圖列美國救市政策的資訊,圖片來源出處 財經M平方)

在以上一系列的問題,都無法明確的狀況下,很多的理財部落客、專家等,所建議的理財策略採分批進場(如下圖)是一個好的策略嗎?我們先大膽假設,因疫情而被影響的實體經濟比預期來的更久、更深遠,終究影響金融市場,當熊市真的來臨,這樣的策略會面臨的問題,假設從10年均線的9100點繼續下探,按過去2000年網路股泡沫,還有2008年的金融海嘯,從開始下跌到漲回10年均線,短則2年,長則4~5年,這麼長的時間忍受資產減損的心理壓力,而這策略口中設定的閒置資金,如何確保這麼長的時間內,不會產生非預期的額外支出?或是不可預期的收入減損(減薪、無薪假)當發生時,難保股價還沒漲回來,就要被迫認賠出場,當一切混沌不明的時局,不可不慎啊!


投資股票前,100%一定要懂的四大財報架構。

投資一家公司,卻沒看過這家公司的基礎財報資料,這就像是你在一場朋友聚會上,一個不太熟的朋友突然請您拿錢出來,投資他所成立的公司一樣,聽起來有點荒誕是吧!但有多少投資人,在決策買股票前是有先看過財報的呢?   今天就簡單分享一家好公司的基礎財報資料,跟四大財報架構的簡單說明,後續文...